440 夏庄-《迫嫁》
第(2/3)页
最开始,这些打工人自顾不暇。
在城里有上顿、没下顿的。
可能一个月都要换好几份工作。
还经常遇到欠薪的黑心老板。
所以自然是没法把子女带到身边。
于是子女只能留在了老家,成为了留守儿童。
打工人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儿女成为留守儿童。
所以只要是条件稍微好点,都希望能把子女带出来。
哪怕累点,辛苦点,但也能一家人团圆。
可这些子女到了城里,却哪里上学呢?
公立的学校要求户籍,要求房产。
有很严格的条件。
根本进不去。
私立的学校倒是不要求户籍和房产了。
但是一年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学费,又哪是这些外地打工人能承担的?
所以就出现了专门招收这些子女的学校。
很多最开始都是自发形成的。
当然是设施简陋,师资不足,手续不规范。
但真的解决了很多打工人的实际困难。
就像是这个夏庄打工子弟小学。
最开始就是几个卖菜的摊贩弄起来的。
第一任校长是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文盲。
但为了自己的孩子不再当文盲。
于是从一个仓库开始。
从一个学习班开始。
慢慢的发展,到后来,已经成为能容纳几百个学生的学校了。
有小学部和初中部。
老师几十名。
大部分都是兼职的。
有教师资格证的,不到10个。
其中一多半,还都是一些已经退休的老教师。
主动来做公益,当志愿者的。
但今天,这个学校要被关门了。
……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