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九章 大隐隐于朝-《鉴昭行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沛国公之子与淑妃姐弟二人自小一起长大,感情甚笃,淑妃进宫乃是皇室的意思。”

    “这般说来,淑妃娘娘的年龄似乎也不大,若是被逼进宫,定然是心中有怨的。”陆南月叹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林知清想了想,再次开口问道:“消息是哪里得来的?”

    “淑妃未出阁时曾与国子监祭酒的侄儿有旧。”陆淮简单提了一句。

    林知清却是瞬间反应了过来。

    她记得陆淮同国子监祭酒之子私交甚笃,陆淮的消息很可能来自于此。

    在大盛,女子未出阁之前是不可以与任何男子私下来往的。

    但说是这么说,感情的事谁又能阻止呢?

    因此,许多看似不相关的人私底下可能会有来往。

    只不过为了各府的颜面,此事是断断不能宣之于口的。

    若真的情投意合,双方家主敲定以后才会广而告之。

    但若是没成,顾及着双方的清誉,许多事情是不能往外说的。

    淑妃娘娘同国子监祭酒的侄儿也当是如此。

    单单如此听来,双方的身份差距较大。

    偏偏许多官员结亲时都讲究一个门当户对,拆散有缘人这件事不算罕见。

    而且拆散的人还是皇帝。

    林知清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,听陆淮的意思,皇室明显是将淑妃看作了拿捏沛国公父子的人质。

    这并不奇怪。

    在大盛,对武将卸磨杀驴似乎是一件很常见的事。

    林青山、林从戎、江云鹤,再加上如今的沛国公,都是受害者。

    听陆淮这么一说,林知清倒还真的有了一些头绪。

    同王淑仪一样,对症下药才能起到奇效。

    淑妃娘娘曾经本有意中人,应当知道嫁与不爱之人的滋味。

    和亲亦是嫁与不爱之人。

    若林知清从这点入手,或许可以说动淑妃。

    按照沛国公对淑妃的宠爱程度,他应当也会像王渊一样让步的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